農村新報全媒記者郭海祥、通訊員趙亮、邵聰、李方正
近年來,武漢東湖高新區認真貫徹“共同締造”的理念,統籌各部門、街道以及社會各方力量,打造共同締造合力,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戰時攻堅,決戰決勝,鞏固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增強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能力,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
5月12日,記者走進東湖高新區,直擊三個水務工程建設現場。
南湖錦繡良緣周邊初雨調蓄及景觀提升工程部旁,一個梯形的大基坑,坑底的工人們正在爭分奪秒地施工。
“我們從4月29號開始鋼筋綁扎,克服了下雨天氣困難,因臨近小區,晚上九點以后無法施工,為搶進度,晚上九點以后,我們只進行捆扎等噪音小的工序,不使用切割機等噪音大的工具,目前任務進展順利。”負責該項目第二道水平撐鋼筋綁扎工作的鋼筋組組長高坤介紹。
“去年十月份至今年初,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遷墳墓97座,拆除一個120平方米的靈堂,這個坑最深處可達12米。”武漢光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楊峻說。
楊峻介紹,該工程的調蓄池選址于錦繡良緣小區西側的規劃公園綠地,占地面積3859m2,采用全地下室建設方案,與規劃公園復合利用。工程設計新建規模初雨調蓄池(2.1萬m3)及相關配套設施,并沿南湖岸邊新建兩排進出水管,其中進水管道長約500m,出水管道長約1500m,該池建好后,可以極大地減少水藍路片區初雨面源污染。
走進南湖片區管網提升改造項目部,記者看到有清澈的水汩汩地從很粗的管子流到一個大池子里,旁邊還有兩個大水池。
“我們5月10日開始抽水,絞吸船從南湖水面下約50公分處把泥漿吸上來,輸送到泥漿沉淀池進行沉淀過濾,再通過壓濾機把該水壓濾后輸送到尾水池,尾水池的水經過一系列的凈化,達到排放標準后,再輸送到南湖,如此循環。”現場負責壓濾工作的梁經理介紹。
中鐵十一局集團南湖片區管網提升改造項目部黨支部書記萬寶華說,本項目范圍細化為東湖高新區轄區內南湖現狀底泥污染較重且未設置圍擋的湖區,包含:南湖大道以北小南湖范圍內,清淤面積為71.62ha,南湖大道以南水藍郡、錦繡良緣片區水域,清淤面積為29.23ha,清淤量合計36.01萬m3?,F場采用環保型絞吸式挖泥船疏挖和排水干灘兩種清淤方式,岸邊排口處淤泥深度較厚、污染較嚴重,采用排水干灘,湖心區域淤泥采用環保型絞吸式挖泥船。
在湯遜湖綜合治理工程(一期)(趙家池區域)工程部,記者看到一個長方形的大基坑,坑上面有許多工人正在緊張地施工,坑底下有數臺挖掘機在忙碌著挖土轉運。
“我們的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管網修復改造,麗島美生、中鐵梧桐苑、天祥尚府、安普頓小鎮、名湖豪庭、公務員小區、灣郡小區、保利橡樹十二莊園等8個小區及華師一附中光谷湯遜湖學?;戾e接改造,建設趙家池初雨調蓄池,湯遜湖北路污水管道改造,道路雨污混錯接點改造及隔油池等。項目建設完成后,將極大提升該片區排水管網服務水平,完善區域排水管網系統,修復水生態,提升湖泊水質,滿足城市可持續性發展。”該工程總承包方,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趙家池項目經理廖然介紹。
“目前工程風險可控,進展順利,各種施工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趙家池初雨調蓄池墊層已完成1/4,出土方22000方,即將進行第一塊底板澆筑,估計本月底可以完成全部的土方墊層施工,”該項目安全經理朱新華說。
東湖高新區環境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流域河湖長制統籌流域綜合治理,以水質達標為目的,堅決打贏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國家長江生態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硬仗硬結攻堅戰,加快打造豹澥湖流域治理樣板區,逐步推動新階段水務高質量發展,共同締造人水和諧新局面。